从“单骑兵”到“大军团”:金风科技的风电“智造”领跑路

在风电这样一个追兵颇多、竞争激烈的高投入产业,金风科技凭借系统性的响应能力,巧妙而持久地与市场竞跑,在实现公司产品和服务不断迭代的同时,还带动着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成本优化、协同发展与转型升级。

从“单骑兵”到“大军团”:金风科技的风电“智造”领跑路

在风电这样一个追兵颇多、竞争激烈的高投入产业,金风科技凭借系统性的响应能力,巧妙而持久地与市场竞跑,在实现公司产品和服务不断迭代的同时,还带动着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成本优化、协同发展与转型升级。

 

倘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们或许很难相信,一家主营风机研发、生产、销售的制造类企业,已经融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其作为整个产业机体的“神经元”,广泛应用于主业及客户链条的多个方面;我们或许更难相信,在风电这样一个追兵颇多、竞争激烈的高投入产业内,一家企业竟能够凭借系统性的响应能力,巧妙而持久地与市场竞跑,在实现公司产品和服务不断迭代的同时,还带动着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成本优化、协同发展与转型升级。

 

这家公司就是金风科技——一家风机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国内排名第一的风电企业;一匹横穿行业的波谷与波峰,总资产从百亿元级别逐步发展到超720亿元,今年迎来20周岁生日的成长型“白马”;一家实现归母净利润连续5年稳步增长,从亿元水平线“跨越式”突破30亿元整数关口的制造业龙头企业。

 

在试图挖掘金风科技得以实现不断成长壮大和转型升级密码的过程中,证券时报记者发现,我们其实可以将公司名称“庖丁解牛式”拆解成三个维度——在近20年的长跑中,金风科技始终围绕“风电”(风)主业夯实核心竞争力,同时借助“资本”(金)的力量实现不断成长,“科技”则正在成为公司未来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并被公司视为实现再次腾飞的重要羽翼。

 

“风”之维度:

超前“抢跑”,拾级而上

 

金风科技2007年登陆A股时,就已经是我国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研发与制造企业。公司当年实现了业绩连续第8年100%增长,其中当年营业收入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1亿元和6.3亿元。

 

这种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风电行业稳定的扶持政策对国内市场的拉动。当时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从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新增装机平均增长率超过70%;2006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提高到立法高度;国家“十一五”规划也明确要求稳步发展石油替代品,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因此,在2007年,国内风电市场1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就超过了以往20年的累计装机容量。

 

在“饥渴”的市场需求下,金风科技快速进入产能扩张和产品升级期。公司分别在北京亦庄、内蒙古包头和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进行基地建设,使每年的产能单班即可达到1000台以上,满足公司MW机组生产的需求。

 

事后证明,这种布局是颇有前瞻性的。在2008年,金风科技1.5MW系列化机组实现了批量化生产,这使公司的主力产品从单一的750kW机组过渡到750kW和1.5MW机组并重的新结构,与之相配套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技术支持体系、质保体系等也日趋完善。

 

2008年,就在公司快马扬鞭加码产能之际,市场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大幅走高,给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

 

这倒逼金风科技开始加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在不断增强整机制造竞争力的同时,开始积极拓展风电技术服务、风电场开发销售等多种盈利模式。

 

这种转身事后又一次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以风电场开发为例,这一业务板块已经越来越成为金风科技的亮点。在2017年,公司风电场开发与风电服务业务收入超过53亿元,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已经高达21%。

 

作为风电产业链毛利率最高的环节,风电场建成并网后不仅可以加大新产品以及零部件的挂机试验,减少客户的风险,还将为公司带来更加稳定的收益,增强公司的履约能力。因此,金风科技从登陆A股市场之后,便一直酝酿在整机制造和销售的基础上,拓展风电技术服务和风电场开发与销售的盈利模式,将公司在风电行业的技术、服务、资源和经验优势,融合到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形成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国际化的正式发端,也起步于2008年。这一年,金风科技与古巴ENERGOIMPORT公司签订了6台750kW机组的供货协议并在当年发运,实现收入3322万元。由于在国内风电行业中“起跑”较早,此后金风科技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落地持续稳步推进。截至2017年底,金风科技的业务已经遍布6大洲超过20个国家,在巴基斯坦、埃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取得的收入,占全国风机出口总量的60%,占全球新增装机市场11%的份额。

 

即便在严苛环境下也能为业主提供稳定的发电效益,是金风科技引以为傲的特色之一。公司在巴基斯坦的首个高温机组项目,自2014年11月并网以来在常年40-50摄氏度室外环境下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但投产仅5个月单月发电量就突破1000万千瓦时大关,创下国际高温机组项目的典范,并促进公司在巴基斯坦获得了该国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公司海外市场新增开发及储备项目容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2GW,包括澳大利亚720MW(其中Stockyard Hill 527.5MW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澳大利亚最大风电项目)、美国160MW及阿根廷350MW。国际风电项目已完工风电场装机容量421MW,权益容量124.1MW,在建风电项目容量690MW,权益容量690MW,公司国际业务销售收入已经接近21亿元。

 

海外市场的拓展只是金风科技“两海战略”中的“一海”。金风科技海上风电战略的起步,同样具有“抢跑”于市场的特征。除了持续投入海上风电技术研发创新外,公司还在江苏盐城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研发中心和实验平台。在过去十年中,金风科技海上研发团队曾成功开发2.5MW、3.X海上产品平台,安装于龙源江苏如东海上项目的2.5MW机型和三峡响水海上项目的GW3.X机型均创造了稳定高效的运行纪录。2018年初,公司自主研发的海上大兆瓦产品GW6.X机型样机分别在福建、江苏成功吊装,为进一步深耕海上风电市场奠定基础。

 

在持续夯实主业的过程中,金风科技实现了以风机制造为主体的相关多元化发展,从此前的“单骑兵出击”,逐步演化成为“大军团作战”。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也从最早从事风力发电设备研发制造的企业,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向着“成为国际化的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的领跑者”目标迈进。

 

“科技”之维度:

空杯、新鲜感和饥饿感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对央视一档节目深有感触。在这个节目中,北大、浙大文学社社长以及民间写诗高手,与一个机器人进行写诗对决,由百人团投票决定胜负,经过三轮比拼,机器人名列前茅。这给武钢带来很大的触动——人工智能对技术、行业发展态势以及管理都在带来巨大颠覆,而我们所处的社会形态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之中。这种认识观,应该可以视为金风科技惯于居安思危、不断提前“抢跑”、频繁进行前瞻性布局的深层原因之一。

 

倘若我们把视线拉回到当下,金风科技对未来的再一次前瞻性布局,正是瞄准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出于对客户需求痛点的精准把控,如今的金风科技,正沿着这条路径实现在行业内的再度“抢跑”。

 

“30多年前,中国风电刚开始起步时,赶上了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当风电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又赶上了全球能源转型变革。毫无疑问,中国的能源转型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这是武钢对新形势下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的最新判断。

 

经过近20年的发展,金风科技在全球已经拥有了几万台机组制造和运行相关的数据积累,这些数据已成为推动风电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目前,风电大数据作为战略核心资产,已成为金风科技推动风电产业转型过程中,实现价值留存和新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

 

武钢透露,金风科技的数字化转型工程以“推动大数据与风电产业融合”为目标,沿着多路径前进。借助工业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目前金风科技已经建立了智能化的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体系,从而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比如,在南方复杂山地风电场,我们通过无人机和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领先技术,在风电场前期规划过程中快速形成道路设计方案、识别风险点等,以减少工期、降低成本,给出最佳解决方案,显著提升项目经济性。”武钢表示,在金风科技的带领下,这些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有望在未来的风电行业快速推广。

 

武钢分析,工业大数据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新趋势。“我们希望能探索如何将产业数据转化为产业资源与价值,推动大数据时代下的工业产业升级与革命,推动企业构建数字化全球竞争能力,推动风电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到2020年‘风火同价’的目标。”

 

自2010年起,金风科技在北京亦庄尝试探索智慧园区建设。武钢介绍说,在经济性上,园区每一度电都能实现最短半径消纳,减少电力传输损失,降低成本。在可靠性和有效性上,智能微网使负荷与电源高效融合,大大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我们已经尝试与数据中心、大型工业负荷、金风科技的上游供应链进行智能微网商业化应用的方案探索,并为多家客户建设具有经济回报的微网设施。”

 

在2022年冬奥会首次由中国承办之际,武钢表示,“在过去几年内,金风科技着力打造风电行业的绿色产业链,还与行业伙伴合作开发数字化平台,实现电源侧发电成本的大幅降低、电网配电效率的大幅提升和负荷侧用能成本的大幅下降。我们希望,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帮助张家口加速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武钢曾这样勉励团队和员工: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变化,唯有学习,唯有勤奋才能够改变我们自己。通过改变自我,才能使企业不断进步。因此,第一个问题就是空杯,金风人要时刻保持对新事物的新鲜感、对新成绩的饥饿感,始终心怀创业精神,昨日繁华已旧,一切从头再来。

 

“金”之维度:

“大军团”的资本运营

 

市场洞察力的超前,以及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金风科技成本控制能力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

 

价格战激烈竞争,以及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一直被视为近年来风电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2017年,金风科技主业风机及零部件产品毛利率仅由25.8%下降至25.2%。“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降低成本,通过市场洞察力来降低固定成本的分摊,已经成为金风科技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武钢举例说,此前开发某个机型,往往都需要进行第三方认证,其间的耗时会非常长;如今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通过提供一个密码,用数字化平台自动解决,这就改变了过去管理系统性、连续性效率不高的情况。

 

在成本管控和业绩向好之下,金风科技交给资本市场的成绩单可圈可点,从资本市场中“索取得少,给予得多”,成为金风科技资本运营的一大特点。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公司融资渠道丰富、多元而顺畅。

 

金风科技上市11年里,累计间接融资209.2亿元,占比高达74.54%,其中包括累计新增短期借款19.1亿元、累计新增长期借款190亿元。而公司在2017年年报中也再度明确,2018年营运资金主要采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公司偿债能力较强,信誉良好、融资渠道稳定畅通,资金来源有充足保证。”

 

在武钢看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逐步进入到资本运营、资产经营和生产科研经营多条腿走路的模式。“通常而言,规模偏小的企业会有经不起风雨的弊端,这样便为给投资者创造价值带来一些挑战。但是公司进入‘大军团作战’之后,规模效应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公司在未来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将在这方面提前部署。”

 

2017年,金风科技捐献绿证(“绿色电力消费证书”)助力北马成为全国首个100%绿色电力马拉松赛事,并牵头和行业协会组成了一个百人风电跑团。从某种意义上说,金风科技公司的发展,就可以看作这样一次马拉松,坚守、开放、创新,使公司越来越展现出行业“长跑健将”的特性,只不过,在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风潮下,这场马拉松之战,还远远没有画上句号。

 

来源: 证券时报

本文由风电头条编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windnews.cn/184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风电头条观点。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内最大!上海电气首个7MW海上机组订单落户福建平海湾

国家电投智利蓬塔风电场顺利完成升压站倒送电工作

上海松江区2019年度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开始申报

发布评论



快捷键: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