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海上风电领袖峰会”在福建福州市顺利落下帷幕。针对行业热议的“竞价上网、大功率研发、事故风险”等热点, […]
“2018海上风电领袖峰会”在福建福州市顺利落下帷幕。针对行业热议的“竞价上网、大功率研发、事故风险”等热点,上海电气海上风电如何应对?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副总裁缪骏以及海上风电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黄轩的精彩发言,整理分享给大家。
竞价上网谁都不想,但政策出来我们就要坦然面对。竞价,大家不会为了中标而进行无序竞争,最后竞价还得看大家的产品技术、控制成本的能力。
*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通知要求,“尚未配置到项目的年度新增集中式陆上风电和未确定投资主体的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并确定上网电价”。这意味着海上风电也正式进入竞价时代。
目前来看,整机商控制成本最有效最暴力的有两个手段:直接控制原材料成本,从解决方案角度控制。
直接控制原材料成本——
现在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后,叶片、轴承、机组电力电阻等元器件,事实上并没有实现国产化,控制成本的主动权并没有掌握在中国人的手里。如果这些技术被中国掌握,降本30%不在话下。
今年电子技术模块出现逆势上扬的情况,有的涨幅甚至达到20%。从这个角度讲,如果轴承等元器件实现纯国产制造的话,整机成本就会降下来。
上海电气一直致力于推动海上风电国产化,除了培育中国海上风电供应链外,还在具体项目中设置国产化小组推动国产化进程。今年4月,上海电气河北乐亭菩提岛海上风场4MW国产化单叶片吊具首吊成功,该技术打破了国外供应商对海上大兆瓦单叶片吊具的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从解决方案角度控制——
整机商要有更开放的态度,联合设计院进行一体化设计。至于定制化,则需要在标准化基础上来做,也就是说先有标准化再有模块化的设计。这样可以使风电行业共用一些模块,进而摊薄行业共同成本。类似思路已在市场成熟度较高的汽车行业取得成功,风电行业可以借鉴。
现在,上海电气在推快速研发和敏捷研发,10MW级海上风机如果客户需要,我们就能做出来。但如果客户暂不需要,我们就稍微等一等。
海上风电大型化已成为行业的未来趋势,上海电气正是这一趋势的引领者。
2012-2013年,海上潮间带风电用的是2-3MW的海上风机;
2014-2015年,4M成为普遍,当时4MW被定义成大兆瓦机组;
2016年,上海电气正式引进6MW风电机组,大兆瓦机组定义为6MW级别;
随着上海电气引进7MW、8MW海上风电机组,中国的7MW、8MW海上风机开始研发。
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有两个现实原因:降低度电成本、海域面积受限。
随着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逐渐投入市场。更大功率的海上风电机组不仅意味着发电量的提升,还意味着单位千瓦海上风电造价的降低,进而降低度电成本。中国海岸线较长,但受渔业养殖、通航、军事等因素影响,可用于海上风电的海域面积受到了限制。
大型化不是整机商之间的军备竞赛,更不是“赶欧超美”的国际比拼,而需要适市场需求而定、适自身实力而动。中国海上风电风况不比欧洲,沿海各省份之间的风况也差异很大,需要针对具体市场推出适应其市场的大型风电机组。
上海电气在大力研发10MW级海上风机的同时,注重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针对中国具体市场做针对性适应性研发生产。目前上海电气已在福建莆田、广东汕头建立了生产基地,致力于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的生产制造。
近期国外海上风电场频发事故,这给正如火如荼发展的中国海上风电敲响了警钟。
近两年,中国海上风电进入快速发展期。海上风电高速发展的同时应注意风险管控。技术先进性、智能化,最终都要回归产品本身,而且是全生命周期。平准化度电成本是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不是刚开始一、两年的度电成本,不是建设期的度电成本。
海上有太多未知因素,这些都将增加海上风电的风险。离岸距离越远,降低失效点就是降低度电成本。降低度电成本,中国海上风电才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风险管控、确保海上风机可靠性是维护行业良性发展的必修课。
目前我国很少有一款风机真正运行一年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海上风电是长跑,除了看短期冲刺之外,还得看长期影响。
上海电气与欧洲先进海上风电企业合作过程中吸收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一款成熟的海上风电机组必然会经过概念设计、测试认证、样机认证和市场反馈。
开发风机不可闭门造车,要和开发商、设计院一起迭代。设计一款风电产品,不仅要考虑运维,还要考虑后期投资产品及批量化生产。上海电气6-8MW海上风电机组在机组成熟度、避免风险都做了详细的评估,面对市场时已经是一款风险极低的机组。
聚焦产品可靠性,回归技术的本质,遵循质量的本真,才能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上海电气将与全产业链携手并进,共同讲好海上风电“中国故事”。
发布评论